飲茶文化,淵遠流長
佳茗必有好器相配,才能相得益彰

茶飲文化,淵遠流長,茶也是國飲,自古以來即是國人休閒活動重要的一部份。自從台灣所盛產的茶葉為國人所喜好以來,泡茶的風氣相對的也在世界各地蓬勃起來,這要歸因於台灣的茶葉,品種優良,製作技術特殊,使茶葉沖泡起來芬芳的香氣與別具的韻味,令人神迷而讚嘆;於此,品茗早已蔚為一種禮節習慣和嗜好,因而茶具即成為泡茶時重要的角色,正如同「佳茗必有好器相配,才能相得益彰」。
隨著時代的改變,人們的思慮或觀念也會隨著調整,台灣的茶具發展,大多亦跟隨著時代的腳步,面對時代的變遷和外來文化的衝擊,並調整自我,以在研發上有所突破,致使各類材質、樣式泡茶器具即應運而生;兼具實用與美觀而多元的呈現,讓泡茶飲名增添了豐富的美感和視覺享受。各式茶具進而豐富了台灣飲茶文化的內涵,也為台灣茶具的創造和發展向前邁出了一大步
茶飲新知
- 泡茶道具,準備圓壺
- 如何泡好一壺茶(1)談泡茶用水
- 如何泡好一壺茶(2)談泡茶的水溫
- 從萎凋、焙火來識茶
- 茶葉陳放的意義
- 日本茶道篇
- 英國茶道篇
- 飲茶與保健
- 茶葉之鑑別
- 冷泡茶

泡茶道具,準備圓壺
濾柄有各種不同的型態,最重要的是濾網要夠細,能過濾各種細渣,L'epicier蔡佳真建議,雙層濾網較理想。一般專業茶店會採用棉布濾網架上濾柄,可重覆使用。通常一壺放2匙6克茶、配300CC的水,不過,仍可依個人喜好酌量調整。濾柄有各種不同的型態,最重要的是濾網要夠細,能過濾各種細渣,L'epicier蔡佳真建議,雙層濾網較理想。一般專業茶店會採用棉布濾網架上濾柄,可重覆使用。通常一壺放2匙6克茶、配300CC的水,不過,仍可依個人喜好酌量調整。


水溫要煮沸,最好能讓茶葉上下活動
茶到底要泡多久?茶的種類相當多,每種茶需時不同,通常一分半左右,想加牛奶喝奶茶時間得長一點,往往也有二、三分鐘的作法。試茶是很重要,味道夠不夠,多練習幾次抓住個中滋味。
茶忌潮濕,鏟茶也有專業的茶具,歐品坊何怡鴻表示,匙鏟較大適合取葉片較大的茶,匙鏟稍圓拿散茶較好,牛角製的較便宜。.再講究一點,還會準備銀製的濾茶器,免得在加茶時可過茶渣,另外,也可增加喝茶的另一種樂趣。
茶到底要泡多久?茶的種類相當多,每種茶需時不同,通常一分半左右,想加牛奶喝奶茶時間得長一點,往往也有二、三分鐘的作法。試茶是很重要,味道夠不夠,多練習幾次抓住個中滋味。
茶忌潮濕,鏟茶也有專業的茶具,歐品坊何怡鴻表示,匙鏟較大適合取葉片較大的茶,匙鏟稍圓拿散茶較好,牛角製的較便宜。.再講究一點,還會準備銀製的濾茶器,免得在加茶時可過茶渣,另外,也可增加喝茶的另一種樂趣。
喝紅茶適合寬口杯
奶茶不一定要用煮的,可以準備全脂的牛奶,回溫後加進紅茶裡,茶要稍微泡久一點,這是英式牛奶正統喝法如此,加牛奶煮奶茶是日式作法,牛奶變稠入味。
如果想喝煮的奶茶,L'epicier天母店長蔡佳真建議,可以切製法的茶,沖奶茶或煮出來的風味更好。 還有散發自然奶香的茶,歐品坊即建議模里斯紅茶種,五點鐘茶或阿薩姆也不錯。L'epic ier建議CTC切絲製法的阿薩姆。
喝過的茶葉放煙灰缸。有些可沖到二次,通常沖過一次,香味即跑掉了,沖過的茶葉可放煙灰缸,當做另一種薰香,讓屋子裡充滿了淡淡茶香味。
奶茶不一定要用煮的,可以準備全脂的牛奶,回溫後加進紅茶裡,茶要稍微泡久一點,這是英式牛奶正統喝法如此,加牛奶煮奶茶是日式作法,牛奶變稠入味。
如果想喝煮的奶茶,L'epicier天母店長蔡佳真建議,可以切製法的茶,沖奶茶或煮出來的風味更好。 還有散發自然奶香的茶,歐品坊即建議模里斯紅茶種,五點鐘茶或阿薩姆也不錯。L'epic ier建議CTC切絲製法的阿薩姆。
喝過的茶葉放煙灰缸。有些可沖到二次,通常沖過一次,香味即跑掉了,沖過的茶葉可放煙灰缸,當做另一種薰香,讓屋子裡充滿了淡淡茶香味。
如何泡好一壺茶(1)--談泡茶用水
常常有人問:聽說用泉水泡茶比較好喝,真的嗎?泡茶水質會影響茶湯品質嗎?我們一般使用的水,都含有一些礦物質,水中礦物質含量愈高,導電度愈強,水的導電度超過300度以上就稱為硬水,300度以下稱為軟水,一般的飲用水都在這個標準以下。水中的礦物質總量如果太高,泡出的茶湯顏色會偏暗,香氣不明顯,口感清爽度也會降低,會干擾茶的品飲,所以泡茶用水中的礦物質總含量如果較低,是比較適合用來泡茶的。


泡茶用水導電度在100度以下是比較適合的。因此如果泉水中的礦物質含量適中,當然會使茶湯品質提升,但台灣的環境污染嚴重,泉水最大的安全問題是重金屬和含菌量,建議不要隨便拿來作為民生用水,甚至用來泡茶。純水不含任何物質,導電度為0,對泡茶沒有加分也沒有減分的效果,甚至可能影響口感,因此也比較不適合用來泡茶。
要如何判斷水的軟硬度呢?較科學的方法就是使用水質硬度測量器(劑),但學習茶道的人,口鼻要敏感,應該訓練自己的嘴吧來判斷。提供以下二種訓練方法:
方法一:
各拿一杯未經處理的硬水和一杯處理過的水來喝喝看,來做一比較。處理過的水會在口腔中擴散開來,感覺非常清爽。沒有處理過的水與口腔黏膜親和的感覺較差,水好像凝結成一團的樣子,甚至會有雜味。
方法二:
拿二杯處理過的水,其中一杯水放入一、二粒鹽,比較二杯水的差別,結果也是如上所述。水的硬度太高要如何處理呢?目前一般市售淨水設備,只要經過檢驗合格的,都能將導電度降低在100度以下。家中一般都是使用自來水,而自來水都是使用「氯氣」來消毒,也必須加以清除。煮沸雖可去除氯氣,但速度、效果都比較差,而且須將壺蓋打開,否則可能會產生三鹵甲烷有毒氣體。只要使用含有「活性碳」的淨水設備,就可有效地去除氯氣,也是比較好的方法。拜新科技之賜,如果使用臭氧方式來消毒自來水,就沒有含氯氣的問題了。
方法一:
各拿一杯未經處理的硬水和一杯處理過的水來喝喝看,來做一比較。處理過的水會在口腔中擴散開來,感覺非常清爽。沒有處理過的水與口腔黏膜親和的感覺較差,水好像凝結成一團的樣子,甚至會有雜味。
方法二:
拿二杯處理過的水,其中一杯水放入一、二粒鹽,比較二杯水的差別,結果也是如上所述。水的硬度太高要如何處理呢?目前一般市售淨水設備,只要經過檢驗合格的,都能將導電度降低在100度以下。家中一般都是使用自來水,而自來水都是使用「氯氣」來消毒,也必須加以清除。煮沸雖可去除氯氣,但速度、效果都比較差,而且須將壺蓋打開,否則可能會產生三鹵甲烷有毒氣體。只要使用含有「活性碳」的淨水設備,就可有效地去除氯氣,也是比較好的方法。拜新科技之賜,如果使用臭氧方式來消毒自來水,就沒有含氯氣的問題了。
如何泡好一壺茶(2)---談泡茶的水溫
一般人都以為泡茶一定要用100℃的水才能將茶葉泡開,其實不然,不同的茶葉其沖泡溫度也不同。到底要用什麼的溫度來泡茶,要看泡什麼樣的茶來決定。我們將泡茶水溫分為:高溫、中溫和低溫三種。
一、以高溫沖泡者
所謂高溫是指90℃以上的水溫,適合高溫沖泡的茶葉有:部分發酵茶的葉茶類,如:鐵觀音、岩茶、凍頂、清茶等。還有全發酵茶(如:紅茶),以及經渥堆的普洱黑茶類,都須以高溫沖泡。其中鐵觀音和普洱茶甚至可以用95℃以上的溫度沖泡。
所謂高溫是指90℃以上的水溫,適合高溫沖泡的茶葉有:部分發酵茶的葉茶類,如:鐵觀音、岩茶、凍頂、清茶等。還有全發酵茶(如:紅茶),以及經渥堆的普洱黑茶類,都須以高溫沖泡。其中鐵觀音和普洱茶甚至可以用95℃以上的溫度沖泡。


二、以中溫沖泡者
中溫是指80~90℃的水溫,適合中溫沖泡的茶葉有:部分發酵茶之芽茶類,如白毫烏龍;以及白茶類,如白毫銀針、壽眉等。白毫烏龍適合水溫為85℃,白毫銀針適合以80℃沖泡。此外,原本應以高溫沖泡的茶葉,如果因採製含部分芽葉而偏嫩時,或是茶葉因人為因素變得較為細碎時,則應將水溫降低,改用中溫的水來沖泡。例如凍頂、高山烏龍和包種茶有時因採製時間較早而變得較嫩,泡茶水溫不宜超過90℃。
中溫是指80~90℃的水溫,適合中溫沖泡的茶葉有:部分發酵茶之芽茶類,如白毫烏龍;以及白茶類,如白毫銀針、壽眉等。白毫烏龍適合水溫為85℃,白毫銀針適合以80℃沖泡。此外,原本應以高溫沖泡的茶葉,如果因採製含部分芽葉而偏嫩時,或是茶葉因人為因素變得較為細碎時,則應將水溫降低,改用中溫的水來沖泡。例如凍頂、高山烏龍和包種茶有時因採製時間較早而變得較嫩,泡茶水溫不宜超過90℃。
三、以低溫沖泡者
低溫是指70~80℃之間的水溫,適合低溫沖泡的茶葉有:所有的綠茶,如龍井、碧蘿春、煎茶、玉露、香片等;以及黃茶類,如君山銀針。而原本應以中溫沖泡的茶葉,如果因採製偏嫩或是茶葉變得較為細碎時,也應將水溫降低。 泡茶時應視茶葉的種類,選擇適合的水溫沖泡,但有時也要視茶葉的茶況略做調整,調整原則為:茶葉採摘較嫩或茶葉較細碎時水溫要降低,茶葉採摘較成熟時則要提高水溫。
泡茶時,水溫選擇是否正確,將首先影響茶湯的滋味,水溫過高,茶湯易苦澀,水溫太低則不易泡出應有的濃度與香氣。要如何判斷水溫呢?可以看水蒸氣的多寡及飄散情形來判斷。如果茶壺中的蒸氣很多,而且一直往上衝:水溫應在90℃以上。若茶壺中的蒸氣多,但有些往旁邊飄蕩,則水溫約為80~90℃之間。茶壺中雖有蒸氣,但都往旁邊飄散,水溫則在80℃以下。水溫的判斷須經多次練習才能愈來愈準確,早期訓練時可藉用溫度計來配合練習。
低溫是指70~80℃之間的水溫,適合低溫沖泡的茶葉有:所有的綠茶,如龍井、碧蘿春、煎茶、玉露、香片等;以及黃茶類,如君山銀針。而原本應以中溫沖泡的茶葉,如果因採製偏嫩或是茶葉變得較為細碎時,也應將水溫降低。 泡茶時應視茶葉的種類,選擇適合的水溫沖泡,但有時也要視茶葉的茶況略做調整,調整原則為:茶葉採摘較嫩或茶葉較細碎時水溫要降低,茶葉採摘較成熟時則要提高水溫。
泡茶時,水溫選擇是否正確,將首先影響茶湯的滋味,水溫過高,茶湯易苦澀,水溫太低則不易泡出應有的濃度與香氣。要如何判斷水溫呢?可以看水蒸氣的多寡及飄散情形來判斷。如果茶壺中的蒸氣很多,而且一直往上衝:水溫應在90℃以上。若茶壺中的蒸氣多,但有些往旁邊飄蕩,則水溫約為80~90℃之間。茶壺中雖有蒸氣,但都往旁邊飄散,水溫則在80℃以下。水溫的判斷須經多次練習才能愈來愈準確,早期訓練時可藉用溫度計來配合練習。
從萎凋、焙火來識茶

我們學會了如何品飲一杯茶之後,接著往往會對茶葉的製造產生很大的興趣,因為認識茶就可以買到適合自己喝的茶,喝到好喝的茶,便能更客觀、正確的欣賞茶。本篇以萎凋、焙火的輕重來認識茶葉。
「萎凋」就是讓茶青先消失一部分水分,以利空氣中的氧和葉細胞產生氧化作用,這個氧化作用就是所謂的「發酵」。萎凋過程中水分沿著葉脈往葉緣的方向散失,依水分消失的多寡來分為輕萎凋、中萎凋及重萎凋。重萎凋的茶青較為乾癟,泡開的葉底摸起來也感覺水分很少的樣子;以「白毫銀針」為例,輕微發酵、幾乎不揉捻、重萎凋的作法,讓它的水可溶物溶解的速度可以說是最慢,但茶湯滋味醇厚爽口、毫香滿盈。
「萎凋」就是讓茶青先消失一部分水分,以利空氣中的氧和葉細胞產生氧化作用,這個氧化作用就是所謂的「發酵」。萎凋過程中水分沿著葉脈往葉緣的方向散失,依水分消失的多寡來分為輕萎凋、中萎凋及重萎凋。重萎凋的茶青較為乾癟,泡開的葉底摸起來也感覺水分很少的樣子;以「白毫銀針」為例,輕微發酵、幾乎不揉捻、重萎凋的作法,讓它的水可溶物溶解的速度可以說是最慢,但茶湯滋味醇厚爽口、毫香滿盈。
「焙火」是茶葉初製完成後的一種加工,以烘烤的方式將茶變得較溫暖,是改變茶葉品質特性方式之一。有焙過火的茶乾及葉底從外觀來看,都顯得較暗不明亮、茶湯口感由淡雅變成醇厚、茶香則由清香轉為熟香;焙過火的茶風格由清揚活潑轉變成沈熟穩重。以「武夷岩茶」為例,中焙火以上的茶,水可溶物溶出的速度較快,茶湯滋味醇厚回甘、岩韻悠長。
茶葉陳放的意義

茶性屬寒,往往我們為了要喝較為溫和的茶,會將茶葉的品質特性加以改變,除了用「焙火」的方式外,也會利用「陳放」的方式來改變茶性。
「陳放」也是成茶的加工工序之一,把茶存放個五年或十年以上,使茶性變得更醇和。陳放的時間可分為短期陳放、中期陳放及長期陳放。若將茶短期陳放一年左右,使降低茶的青味、寒性,多數是以綠茶及不焙火的茶為主,陳放時需特別注意乾燥的條件。陳放五年時間則是為了改變品質特性,建議使用輕焙火以上的葉茶類,這樣在原有基礎上有空間可以變得更醇和。陳放十年以上目的在使茶葉的風格改變,讓茶多了一份老茶的風味,建議使用輕焙火葉茶類及後發酵茶。
「陳放」也是成茶的加工工序之一,把茶存放個五年或十年以上,使茶性變得更醇和。陳放的時間可分為短期陳放、中期陳放及長期陳放。若將茶短期陳放一年左右,使降低茶的青味、寒性,多數是以綠茶及不焙火的茶為主,陳放時需特別注意乾燥的條件。陳放五年時間則是為了改變品質特性,建議使用輕焙火以上的葉茶類,這樣在原有基礎上有空間可以變得更醇和。陳放十年以上目的在使茶葉的風格改變,讓茶多了一份老茶的風味,建議使用輕焙火葉茶類及後發酵茶。
陳放的環境,要在常溫、不抽掉空氣情況、不在冷藏室內,可是要注意防潮、防蟲、無異味及避免日晒。陳放是為了讓茶的香、味與茶性變得較醇和、溫暖,但不能讓茶的品質下降,否則就喪失了陳放的意義了。
日本茶道篇
對日本茶道而言,所謂的「茶道」只是一個方便的總稱。其內容以及表現方式稱則名為「茶事」。茶事是茶道藝術的表現形式,透過茶事的進行,茶人們將其茶道理念具體實踐。
而茶事則依照所舉行的時間可分為:曉(破曉)、朝茶(清晨)、正午、飯後、夜咄(夜晚)、跡見(特別的茶道具拜見)、不時(臨時)等七種,通稱「茶事七式」。其中最正式的應屬正午使用爐進行的茶事。在日本會依季節月份的不同分別使用風爐以及地爐(即所謂的爐)來進行點茶;五月到十月使用風爐,到了十一月及來年的四月則使用爐。
而茶事則依照所舉行的時間可分為:曉(破曉)、朝茶(清晨)、正午、飯後、夜咄(夜晚)、跡見(特別的茶道具拜見)、不時(臨時)等七種,通稱「茶事七式」。其中最正式的應屬正午使用爐進行的茶事。在日本會依季節月份的不同分別使用風爐以及地爐(即所謂的爐)來進行點茶;五月到十月使用風爐,到了十一月及來年的四月則使用爐。


舉辦茶事時所使用的茶室大小與招待客人數相關,若面積為四疊半榻榻米的茶室,一次茶事可招待的客人最多為5人。如果是六疊榻榻米,則可招待7~8名客人,八疊榻榻米,招待客人可達10人。但是最理想的茶事則是在四疊半榻榻米大小的茶事中,招待3名客人。
一般正式茶事的時間約為四個小時,太冗長的話容易流於世俗的閒談,讓客人感到疲憊,沖淡了修行的氣氛,太短的話又可能會感到過於草率,無法領會到茶道的精神。但四個小時的時間,僅僅只是指客人參與茶事的時間,若要舉行一場正式的茶事,亭主(舉辦茶事的主人)事前的準備工作,少則一個禮拜,多則數個月甚至半年。
英國茶道篇

17世紀中葉,英國人開始喝茶,至今約不過300餘年的歷史,卻將這原來自東方的飲品發揚光大,甚至將喝茶的儀節發展成為一種既定俗成的文化方式。如今隨著國際化浪潮、世界地球村化的開展,英式茶風東漸,日本早已走在前頭,在此刻的台灣亦方興未艾。
從報章、雜誌等媒體的推波助瀾,以及熱門下午茶品飲場所的座無虛席來看,我們究竟是在追求時髦,還是真心喜歡那樣的氣氛情調,抑或是正在遭受文化殖民影響而渾然不知。或許在盡情陶醉、享受之中可保有一點清醒,好好地多了解其中的形成原因,期間的發展過程等等,這其實比單純地滿足口腹之慾,將帶來一種更為深入的樂趣,從而帶給我們一些啟發。
因為凡任何與“文化”有關之事物,事實上仍根植於其歷史背景、風俗民情、地理環境、資源取得等,甚至還包含許多糾結不清的文化角力或文化霸權。因此西方的下午茶文化,應不只是紅茶配上豐富的茶點,純粹的感官享受而已。
那如今的英國城市街頭呢?還有如19世紀當年茶館林立的盛況嗎?筆者曾於今(97)年6月造訪英國,以倫敦而言,隨著生活型態的多樣化,各式各樣的店舖應運而生,知名飯店如“THE RITZ”的下午茶的熱門時段,仍要早早預定,且多有規定;許多公共場所的休憩區,也都同時供應茶與咖啡;但連鎖咖啡廳,甚至STARBUCKS 的店招於重要或繁華的街道,均不時可見,這倒是可能會讓一心嚮往紅茶國度,希望大開眼界的訪者有著些許失望。
但儘管如此,能有機會實際體驗英式下午茶,遙想著19世紀中葉,維多利亞女皇時代的一位公爵夫人因著下午鄰近傍晚時刻,感到意興闌珊、百無聊賴之際,而請女僕準備茶品、點心作為果腹之用,後竟蔚然成風的典故時,幸福感仍會不知不覺從心中升起。
飲茶與保健
一、喝什麼茶有利健康
(一)綠茶所含的維生素C比紅茶多,紅茶因經過重發酵,維生素C被破壞;一般綠茶的維生素B1、B2也比紅茶高1-2倍,維生素P含量綠茶也較高。紅茶含有較多的咖啡因,在提神利尿方面效果比綠茶要明顯,又紅茶一般所含茶多元酚較少,對於脾胃虛弱有胃病的人而言,喝起來較平緩溫和,比較不「礙胃」。有人認為稍帶苦味的綠茶屬涼性,適合夏季飲酒用,能使人感到輕身涼快,苦味輕稍帶甜的紅茶屬熱性適合冬天飲用,尤其是加糖及牛奶的紅茶,會暖身增熱。

(二)在保健作用上,細嫩的茶葉無論在維生素、茶多元酚、氨基酸和蛋白質以及礦物質的含量都比粗老的茶葉要多,因此從保健作用觀點來說,喝嫩葉製成的高級茶比粗老的低級茶更有效果,但粗老茶葉中「氟」的含量卻比細嫩茶葉高的多,在防止兒童齲齒方面效果較好。
(三)春茶富含各種營養成份,如維生素C和氨基酸都比夏、秋茶高。
(四)烏龍茶的降脂減肥效果優於紅茶與綠茶,日人把烏龍茶稱為「苗條茶」、「健康幸福茶」,日本學者認為烏龍茶具有分解中性脂肪和抑制膽固醇的作用。(註:日人所指烏龍茶係泛指半發酵茶的總稱,包括烏龍茶、鐵觀音茶、包種茶等。)
(三)春茶富含各種營養成份,如維生素C和氨基酸都比夏、秋茶高。
(四)烏龍茶的降脂減肥效果優於紅茶與綠茶,日人把烏龍茶稱為「苗條茶」、「健康幸福茶」,日本學者認為烏龍茶具有分解中性脂肪和抑制膽固醇的作用。(註:日人所指烏龍茶係泛指半發酵茶的總稱,包括烏龍茶、鐵觀音茶、包種茶等。)
二、飲茶注意事項
(一)脾胃虛寒者,或患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者,不宜喝濃茶,以免刺激過強,造成胃部不舒服。這類患者可在飯後飲用淡茶。 (二)空腹一般不宜喝濃茶,尤其是不常喝茶者,空腹喝濃茶後會抑制胃液,喝多了會引起心悸、頭眩、胃部不適、低血醣等〝茶醉〞現象。如果有這種情況,只要吃些糖果或喝些糖水即可舒緩。
(一)脾胃虛寒者,或患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者,不宜喝濃茶,以免刺激過強,造成胃部不舒服。這類患者可在飯後飲用淡茶。 (二)空腹一般不宜喝濃茶,尤其是不常喝茶者,空腹喝濃茶後會抑制胃液,喝多了會引起心悸、頭眩、胃部不適、低血醣等〝茶醉〞現象。如果有這種情況,只要吃些糖果或喝些糖水即可舒緩。

三、茶葉的防病保健作用
根據福建中醫藥研究所於1990年研究結果顯示,茶有如下之作用:
(一)抗衰老作用
茶單寧和維生素P有抗脂質過氧化作用。茶中維他命C與P相輔相成,對抗衰老有一定的輔助作用,飲茶期間可減少維他命C經尿液排出的量。
(二)防癌作用
烏龍茶可降低誘癌率﹐綠茶能明顯控制肺癌誘發作用。
(三)對免疫功能的影響
烏龍茶、花茶、綠茶分別有增強免疫力之功能。
(四)防治心血管病的作用
茶能增強病人毛細血管的抗力(降低脆性)﹐烏龍茶可降低總膽固醇及血液黏度。
根據福建中醫藥研究所於1990年研究結果顯示,茶有如下之作用:
(一)抗衰老作用
茶單寧和維生素P有抗脂質過氧化作用。茶中維他命C與P相輔相成,對抗衰老有一定的輔助作用,飲茶期間可減少維他命C經尿液排出的量。
(二)防癌作用
烏龍茶可降低誘癌率﹐綠茶能明顯控制肺癌誘發作用。
(三)對免疫功能的影響
烏龍茶、花茶、綠茶分別有增強免疫力之功能。
(四)防治心血管病的作用
茶能增強病人毛細血管的抗力(降低脆性)﹐烏龍茶可降低總膽固醇及血液黏度。
茶葉之鑑別
一、新茶與陳茶
雖然某些茶葉陳茶要比新茶好,可是對大多數茶葉來說「茶以新為貴」。怎樣辨別新茶與陳茶呢?
(一)色澤:新茶清翠碧綠或有油光寶色,陳茶枯灰無光,茶湯黃褐不清。
(二)滋味:新茶滋味醇厚鮮爽,陳茶較淡薄而味道〝滯鈍〞。
(三)香氣:新茶清香,陳茶低悶。

二、高山茶與平地茶

台灣飲茶界人是所稱之「高山茶」是指海拔一千公尺以上之茶園所產製的半球型包種茶﹝俗稱烏龍茶﹞,優質高山茶具有色澤翠綠鮮活、滋味甘醇、滑軟、香氣淡雅、水色蜜綠顯黃及耐沖泡等特色。高山茶芽葉肥厚,節間長,顏色綠,經製成茶葉,條索緊結肥碩,香氣馥郁,滋味濃厚。平地茶芽葉較小,葉底堅薄,葉色黃綠欠光潤,製成茶葉後,條索較細瘦,身骨較輕,香氣稍低,滋味和淡。台灣茶園大部分位於數百公尺海拔之丘陵或山地,配合精巧的製茶技術,生產出許多兼具香氣與滋味之特色茶。
三、春茶、夏茶、秋茶和冬茶
(一)各季茶之特色
1. 春茶:
由於春季溫度適中、雨量充沛,加上茶樹經秋冬季之休養生息,使得春茶芽葉肥壯,色澤翠綠,葉質柔軟,滋味鮮爽,香氣濃烈。在中國歷代文獻中都有「以春茶為貴」之記載。 2.夏茶:
由於天氣炎熱,茶樹芽葉生長迅速,能溶解於茶湯的浸出物相對減少,使得茶湯滋味不及春茶鮮爽,香氣不如春茶濃郁,而且滋味較為苦澀。但夏茶所含茶素及咖啡因較高,適合製造紅茶及白毫烏龍茶等滋味強烈、色澤鮮麗的茶。 3. 秋茶:
品質介於春茶與夏茶之間,茶樹經春夏兩季生長採摘,芽葉之內含物質相對減少,茶葉滋味、香氣顯得比較平和。 4. 冬茶:
水色及香味較春茶淡薄,然製成清香型之烏龍茶與包種茶,香氣細膩少苦澀為其特點。
(二)由乾葉判別
1.春茶:
條索緊結,芽葉梗肥壯重實,香氣馥郁,偶而夾雜如綠豆般大小之幼果者,乃是春茶特徵。 2.夏茶: 條索鬆散,茶葉輕飄鬆大,嫩梗瘦長,茶果實如念珠大小,芽尖常帶茸毛,香氣略帶粗老。 3. 秋茶:
茶葉大小不一,葉張輕薄瘦小,香氣平和,偶而夾有茶花蕾、花朵。 4. 冬茶:
茶葉外觀顏色略呈淺翠綠,毛茶黃片稍多,整體顏色較不均勻。
(一)各季茶之特色
1. 春茶:
由於春季溫度適中、雨量充沛,加上茶樹經秋冬季之休養生息,使得春茶芽葉肥壯,色澤翠綠,葉質柔軟,滋味鮮爽,香氣濃烈。在中國歷代文獻中都有「以春茶為貴」之記載。 2.夏茶:
由於天氣炎熱,茶樹芽葉生長迅速,能溶解於茶湯的浸出物相對減少,使得茶湯滋味不及春茶鮮爽,香氣不如春茶濃郁,而且滋味較為苦澀。但夏茶所含茶素及咖啡因較高,適合製造紅茶及白毫烏龍茶等滋味強烈、色澤鮮麗的茶。 3. 秋茶:
品質介於春茶與夏茶之間,茶樹經春夏兩季生長採摘,芽葉之內含物質相對減少,茶葉滋味、香氣顯得比較平和。 4. 冬茶:
水色及香味較春茶淡薄,然製成清香型之烏龍茶與包種茶,香氣細膩少苦澀為其特點。
(二)由乾葉判別
1.春茶:
條索緊結,芽葉梗肥壯重實,香氣馥郁,偶而夾雜如綠豆般大小之幼果者,乃是春茶特徵。 2.夏茶: 條索鬆散,茶葉輕飄鬆大,嫩梗瘦長,茶果實如念珠大小,芽尖常帶茸毛,香氣略帶粗老。 3. 秋茶:
茶葉大小不一,葉張輕薄瘦小,香氣平和,偶而夾有茶花蕾、花朵。 4. 冬茶:
茶葉外觀顏色略呈淺翠綠,毛茶黃片稍多,整體顏色較不均勻。
(三)沖泡判別
將茶葉沖泡後聞香、嚐味、看葉底。
1. 春茶:
沖泡時茶葉下沈較快,香氣濃烈持久,滋味醇厚,湯色清澈明亮,葉底柔軟厚實,正常芽葉多,葉脈細密,葉綠鋸齒不明顯者。
2. 夏茶:
沖泡時茶葉下沈較慢,香氣欠高,味帶苦澀,葉底薄而較硬,對開葉(頂芽不明顯)相對較多,葉脈較粗,葉緣鋸齒明顯。
3. 秋茶:
香氣不高,滋味淡薄稍澀,對開葉多,葉緣鋸齒明顯,葉張大小不一。
4. 冬茶:
香氣較偏淡香型,滋味柔順較春茶淡薄。各季茶在外表型態與品質特點之差異,主要由氣溫、雨量、溫度、日照等不同氣候條件造成的,各茶區地理環境不同,各季茶彼此間也會也會有不同的表現。
將茶葉沖泡後聞香、嚐味、看葉底。
1. 春茶:
沖泡時茶葉下沈較快,香氣濃烈持久,滋味醇厚,湯色清澈明亮,葉底柔軟厚實,正常芽葉多,葉脈細密,葉綠鋸齒不明顯者。
2. 夏茶:
沖泡時茶葉下沈較慢,香氣欠高,味帶苦澀,葉底薄而較硬,對開葉(頂芽不明顯)相對較多,葉脈較粗,葉緣鋸齒明顯。
3. 秋茶:
香氣不高,滋味淡薄稍澀,對開葉多,葉緣鋸齒明顯,葉張大小不一。
4. 冬茶:
香氣較偏淡香型,滋味柔順較春茶淡薄。各季茶在外表型態與品質特點之差異,主要由氣溫、雨量、溫度、日照等不同氣候條件造成的,各茶區地理環境不同,各季茶彼此間也會也會有不同的表現。
冷泡茶
什麼是冷泡茶:
所謂「冷泡茶」,就是取適量茶葉以冷水或常溫水,經長時間浸泡,讓冷水將茶葉中甘甜的氨基酸釋出,讓茶湯更清冽甘甜;並降低咖啡因的釋出量,可以減少茶湯的苦澀並減低對部分人士睡眠的影響。
冷泡茶特性:
1. 冷水泡茶主要是因為茶鹼及咖啡因不易釋出,較不會影響胃壁及睡眠
2. 也可以減少茶單寧釋出,減少苦澀感。
3. 冷泡茶保留茶葉較甘甜的一面,不過沖泡的時間較長
4. 冷泡茶非常適合於天氣熱的氣候飲用,消暑解渴。
但若要熬夜加班或唸書,還是得選擇傳統沖泡方式。
茶葉的選擇:
1. 儘量選擇低發酵低焙火的茶葉,因為如此較能喝到茶葉的原汁原味,且沖泡的時間會較短。
2. 比較重發酵重焙火的茶葉,焙火味較強,口感較 差,且沖泡時間較長。
使用的器具:
1. 懶惰法:用瓶裝礦泉水,加入茶葉。礦泉水瓶,建議不要重複使用,因慢慢會釋放毒素(材質的關係)
2. 簡單法:用玻璃瓶,一方面可重複使用,環保衛生。也可以直接觀察到茶葉是否完全泡開。
3. 享受法:用瓷器瓶,因為保溫效果最好,最能與三五好友,慢慢閒聊飲用。
沖泡的方式:
1. 先用冷水或熱水洗淨茶葉一次。
2. 每600-1000㏄的冷水加入6至8公克的茶葉,依個人喜好增加或減少。
3. 放入冰箱3到4小時後即可飲用(口感較佳)。或置於陰涼處。
4. 不用先將茶葉倒出,等喝完時一併洗淨即可。
須注意事項:
冷泡茶從冰箱取出後儘可能在恢復常溫時飲用完,才不至於變質。
所謂「冷泡茶」,就是取適量茶葉以冷水或常溫水,經長時間浸泡,讓冷水將茶葉中甘甜的氨基酸釋出,讓茶湯更清冽甘甜;並降低咖啡因的釋出量,可以減少茶湯的苦澀並減低對部分人士睡眠的影響。
冷泡茶特性:
1. 冷水泡茶主要是因為茶鹼及咖啡因不易釋出,較不會影響胃壁及睡眠
2. 也可以減少茶單寧釋出,減少苦澀感。
3. 冷泡茶保留茶葉較甘甜的一面,不過沖泡的時間較長
4. 冷泡茶非常適合於天氣熱的氣候飲用,消暑解渴。
但若要熬夜加班或唸書,還是得選擇傳統沖泡方式。
茶葉的選擇:
1. 儘量選擇低發酵低焙火的茶葉,因為如此較能喝到茶葉的原汁原味,且沖泡的時間會較短。
2. 比較重發酵重焙火的茶葉,焙火味較強,口感較 差,且沖泡時間較長。
使用的器具:
1. 懶惰法:用瓶裝礦泉水,加入茶葉。礦泉水瓶,建議不要重複使用,因慢慢會釋放毒素(材質的關係)
2. 簡單法:用玻璃瓶,一方面可重複使用,環保衛生。也可以直接觀察到茶葉是否完全泡開。
3. 享受法:用瓷器瓶,因為保溫效果最好,最能與三五好友,慢慢閒聊飲用。
沖泡的方式:
1. 先用冷水或熱水洗淨茶葉一次。
2. 每600-1000㏄的冷水加入6至8公克的茶葉,依個人喜好增加或減少。
3. 放入冰箱3到4小時後即可飲用(口感較佳)。或置於陰涼處。
4. 不用先將茶葉倒出,等喝完時一併洗淨即可。
須注意事項:
冷泡茶從冰箱取出後儘可能在恢復常溫時飲用完,才不至於變質。